教學樓設計文獻(教學樓設計文獻綜述3500字)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12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教學樓設計文獻,以及教學樓設計文獻綜述3500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我們的每棟教學樓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那么你們知道教學樓設計的開題 報告 要怎么寫嗎?因此,為了能夠熟悉掌握中學建筑與結構設計,熟悉新的設計規范和設計要求。通過設計任務書的形式,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室內環境設計項目的能力。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建筑設計資料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9]陜西省建筑設計標準圖集。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教學樓設計文獻,以及教學樓設計文獻綜述3500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 2、論文設計思路是什么
- 3、教學樓疏散都有哪些模型? 各有什么適用范圍
- 4、問下關于GBJ99—2003中小學建筑設計規范
- 5、畢業論文:基于BIM可視化技術的的建設施工管理。希望可以推薦一些可下載的相關英文文獻和提綱列舉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我們的每棟教學樓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那么你們知道教學樓設計的開題 報告 要怎么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教學樓設計開題 報告 范文 ,歡迎閱讀。
教學樓設計開題報告范文篇1
題目:XXXXXXXXX中學教學樓建筑與結構設計
系部:土 木工 程系
專業年級:
姓名:
學號:
指導老師:
職稱:
1、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研究的目
隨著中學的設計標準的日益提高,對于中學建筑設計有新的規范和要求。因此,為了能夠熟悉掌握中學建筑與結構設計,熟悉新的設計規范和設計要求。
研究的意義
1、為農村提供高質量的室內生活環境。通過設計任務書的形式,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室內環境設計項目的能力。
2、學生在設計中通過聯系實際空間尺度,把握住宅建筑結構和使用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設計室外庭院及住宅室內空間的*面布局、規劃,從中更好的理解把握人與空間、空間與空間、空間與環境的依存關系。
3、融會貫通相關學科知識,合理運用技術和藝術手段,拓寬思維,開闊思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2、本選題國內外研究狀況綜述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重要的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國建筑業發展十分迅速。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 教育 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中新建、改建、加建的學校設施逐步增多。然而,在學校設施的大量建設,空間布局靈活多樣的同時,空間品質能否滿足教師、學生在校園中的學習、生活要求,成為學校研究中有待探索的課題。
教學樓是現代教育的服務設施,像 其它 社會產品一樣,它不可能不經過歷史更新與換代過程。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 文化 性、商業性建筑。它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應堅持典雅、莊重、自然又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質特征。
近年來校園集約化發展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高密度規劃。包括校園整體高密度和教學區建筑的局部高密度;第二,建筑資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園建筑按功能類型進行重組,促使具有公共性質的使用空間為全校所共用,避免重復建設及浪費。密度的提高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園建筑的功能向綜合性、復合化發展。因此,教育建筑綜合體的模式將成為新世紀我國中學建筑發展的趨勢而對于結構方面,近年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已逐漸成為我國各類建筑中使用最為普遍的結構形式之一。
混凝土結構使用歷史較長。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造價低,防火性能好,剛度大,可減少側向位移的特點,它的材料來源的方面也有許多自身優點,發展迅速,應用也最為廣泛,已從工業與民用建筑,交通設施轉移到了建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我國應用混凝土的時間比較短,但目前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我國的發展勢頭非常好,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有必要。
框架結構是由梁和柱連接而成的,是如今常用的一種建筑結構,以堅固耐用而著稱,還有如下優點: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有利于抗震,節省材料;具有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筑*面布置的優點,利于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筑結構;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于標準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裝配式整體式結構,以縮短施工工期;采用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時,結構整體性好、剛度好,設計處理好也能達到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澆筑成各種需要的截面形狀。
樁基礎是一種發展迅速的深基礎,在工程中應用廣泛。相對于淺基礎,樁基礎承載力高,穩定性好,沉降量小且均勻,能承受一定的水*荷載,又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適應性強。
3、本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寫作大綱
主要內容
1、結構形式:基礎采用樁基礎,主體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2、設計內容:包括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兩部分。
(1)建筑設計部分:
a.建筑的*面、里面、剖面設計;
b.墻身、樓梯及主要節點的構造設計;
c.繪制建筑施工圖。
(2)結構設計部分:
a.結構方案及結構布置;
b.結構構件初步估計與選型;
c.內力計算及結構分析;
d.結構梁板圖*面布置與配筋;
e.基礎設計;
f.繪制結構施工圖;
g.整理計算書。
寫作大綱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結構設計
第三章:荷載設計
第四章:橫向框架側移剛度計算
第五章:橫向水*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和側移計算
第六章:豎向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
第七章:框架內力組合
第八章:截面設計
第九章:基礎設計
4、主要參考文獻
(一)建筑設計部分
[1]國家標準。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T50001-2001)。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
[2]國家標準。建筑制圖標準(GB/T50104-2001)。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
[3]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規范(GB50045-2015)。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5
[4]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3
[5]國家標準。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67-89)。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9
[6]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7]同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合編。房屋建筑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8]建筑設計資料集編委會。建筑設計資料集(第2、4、8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9]陜西省建筑設計標準圖集(陜02J01~06)。陜西省建筑標準設計辦公室。2015
(二)結構設計部分
[1]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5)。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2]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15)。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4]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5]國家行業標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J186-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6]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建筑物抗震構造詳圖(03G329-1)。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出版,2015
[7]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50105-2001)。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
[8]龔思禮主編。建筑抗震設計手冊(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9]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論文設計思路是什么
問題一:論文的設計思路一般怎么說 我個人論文雖然寫起來很費勁,一點點小小的建議,福是去發現問題,在工作中不斷的發現問題,總有數不清的問題,然后分析問題,當你試著回答問題的時候,就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把所有的問題連貫起來就是一篇論文。
問題二:怎么寫論文開題報告中的設計思路 論文開題報告
姓名
年級
專業
論文題目
指導老師
完成時間
一、選撫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情況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驟
五、參考文獻
問題三: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思路 1. 選題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前提。各二級學院(直屬學部)應依據下列原則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 質量進行嚴格的審核。(1)課題的選擇應從各專業培養目標出發,注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符合教學基本要求,有利于鞏固、深化和擴展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分析、 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2)課題的選擇應盡可能來自或結合生產和社會工作的實際,具有現實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應盡可能結合科研、實驗室建設和專業建設的實際需要。(3)課題的選擇應考慮到課題工作量大小和難易程度,使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經過努力按時完成。(4)課題的選擇應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揮與提高, 鼓勵一部分優秀學生有所創造,有所創新。2. 下列情況的課題不宜安排做畢業設計論文(1)題目偏離本專業所學的基本知識;(2)題目范圍過窄、內容簡單,達不到綜合訓練和提高學生能力的要求;(3)學生難以勝任的高難度課題;(4)畢業設計論文期間無法完成或不可能取得階段性成果。3. 畢業設計論文的課題每年要進行更新。4. 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一般為一人一題,如課題需要兩人或幾人協作完成,須由指導教師提出,經專業系主任批準,但每個學生必須有相對獨立完 成的部分或不同的實現方法。5. 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由教師提出,部分能力較強的文科類學生可參與 論文的選題。選題申報表中要對課題的來源、主要內容、難易程度、工作量大小、 工作要求及所具備的條件等做出簡要的陳述。專業系主任應組織相應學科的教師對申報的課題進行認真審議,二級學院(直屬學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委員會要依據選題的原則對申報的課題進行嚴格的審核。6. 對于學生在校外單位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課題,也應按同樣的申報、審批程序進行嚴格審查。7. 選題、審題工作應及早進行,一般應在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前 一個學期末進行。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必須在畢業設計論文開始前確定。8. 審題工作完成后各專業系應根據已確定的課題和指導教師及時做好學生 的課題落實工作。
問題四:有關論文是設計方案和思路的書寫格式應該怎么寫? 首先是目前現狀分析提出問題
其次是分析問題
最后是解決問題提出預測結果
問題五:畢業論文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畢業論文(設計)內容組成和撰寫格式要求
一、畢業論文(設計)內容組成
一篇完整的畢業設計(論文)應由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目錄、引言(前言)、關鍵詞、正文、結論、參考文獻、附錄、謝辭等幾部分組成。
二、畢業論文(設計)撰寫內容及格式要求
1、頁面要求:所有內容統一采用A4紙打印。
2、題目(三號字,黑體,居中;外文用Time New Roman,加粗)題目應該簡短、明切、有概括性;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3、摘要(“摘要”用五號黑體,摘要內容用五號宋體)摘要以濃縮的形式概括設計、研究課題的內容,中文摘要在25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相對應。
4、目錄(四號宋體)論文編寫完成后,為方便讀者閱讀,有必要編寫一個目錄。目錄可分章節,每一章節之后要編寫頁碼。
5、引言(前言)(五號宋體)應說明本論文(設計)的目的、意義、范圍及應達到的技術要求;簡述本課題在國內外的概況及存在的問題;本論文(設揣)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等。
6、關鍵詞(五號黑體,外文用Time New Roman,加粗)關鍵詞是表述設計(論文)主題內容信息的單詞或術語,關鍵詞數量一般不超過6個。每一個關鍵詞之間用逗號隔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用標點符號。
7、正文(正文每章標題用五號黑體,居中。其它用五號宋體;外文用Time New Roman,標題加粗)
8、結論(五號宋體)概括說明本論文(設計)的情況和價值,分析其優點、特色和創新達到什么水*,并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改進的方向。
9、參考文獻(五號宋體)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全,附于文末(注于正文相應處)。文獻題目后請給出文獻類型標識(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報告[R]、期刊[J]、標準[S]、專利[P]等)。
10、附錄(五號宋體)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如調查問卷、公式推演、編寫程序、原始數據附表等,應放在附錄中,一般附錄的篇幅不宜超過正文。
11、謝辭(五號宋體)放在論文的最后,以簡短的文字,對課題研究和撰寫過程中曾給予您支持的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自己的謝意。
問題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中的總體研究思路怎么寫? 一、 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確定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后,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研究方案水*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的重要反映。
二、 寫好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研究方案要了解它的基本結構與寫法。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那么,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范。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個課題名稱叫“許昌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里面研究對象就是許昌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主要內容包括:
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三)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臺(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四)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
問題七:什么是畢業設計方案?與畢業論文有什么區別? 我是學建筑的,我記得畢業之前老師給我出了一個設計教學樓的畢業設計題目,然后我們圍繞這個題目自己結合所學專業,設計一套可供施工實施的圖紙,從基礎到屋面,純手工繪制,大概就是畢業設計方案吧;論文好像是以文字為主吧,圍繞一個問題寫出你的獨特看法。
問題八: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是論述選題的意義還是寫畢業論文的意義呢 你的開題報告有什么要求?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通過順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么問題(或得到什么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么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么、達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注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問題九:畢業論文的思路該怎么寫呀? 5分 畢業論文思路是:你要完成畢業論文的方法,比如你將采取什么方法,得到一個什么樣的預期結果,最終根據結果驗證什么問題,或者表達什么觀點。
教學樓疏散都有哪些模型? 各有什么適用范圍
地震時教學樓學生安全疏散所用的時間的計算和分析
Ⅰ. 摘要:
在工程實際中,通過人員疏散所需要的時間與人員安全疏散可用的時間進行比較來判斷建筑的疏散設施能否滿足突發情況下的人員疏散要求。本文設計了兩種模型,一種是口容量模型,另一種是串、并聯系統模型,來對此進行研究與討論。口容量疏散模型的設計思路是: 疏散開始后作為疏散人員離開所在的空間, 經由門、走廊、樓梯等構成的疏散通道, 轉移到安全的場所。串、并聯系統模型是將建筑的疏散設施抽象成網絡的節點,從而將人員在建筑中的疏散流程簡化成節點的串聯系統模型,并聯系統模型或者是串、并聯系統組成的復雜模型。并通過上述兩種模型給出了計算方法和分析。
Ⅱ. 關鍵詞:口容量模型 串、并聯模型 疏散時間 疏散能力 有效寬度
Ⅲ. 問題重述:
1.社會背景:
中新網5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今天下午受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授權發布,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4日12時,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經造成60560人遇難,352290人受傷,26221人失蹤,全國人民沉痛衰悼遇難同胞,在重大災害面前,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堅決戰勝這場特大的地震災害,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
痛定思痛,在這場特大地震災害里,遇難的同胞大多是被倒塌的建筑掩埋或擠壓而失去自己的生命,在人員聚集的場所(如學校)傷亡猶其慘痛!如果地震發生之時人們能在第一時間撒離建筑物,那么傷亡可能會小得多!
2.問題簡述:
現在考慮學校的一座教學樓,共五層,其中每層樓有一排教室,共四間。
問題一叫我們用數學模型來分析這棟教學樓的師生疏散所用的時間;問題二叫我們根據建立的數學模型給出最佳撤離方案;問題三叫我們結合實際給出教學樓的設計方案合理的建議;問題四叫我們按照教學樓預計的設計方案建造,在考慮不同年齡的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同情況下, 為方便緊急撤離,給學校提供合理的教室安排方案.
Ⅳ. 問題一:用數學模型來分析這棟教學樓的師生疏散所用的時間
1. 基本假設:
a. 疏散過程中,人群的流量與疏散通道的寬度成正比分配;
b. 所有人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同時疏散,中途不退后;
c. 所有人員在疏散過程中撤離速度不變;
d. 此時不考慮不同年齡的人的身體條件以及運動能力的不同。
2. 模型一:
將整個疏散分為2類,即當待疏散人數較少時,疏散時間由疏散的最遠距離和速度決定;當待疏散人數很多時,疏散時間由通過出口的最長時間決定。
2.1 符號說明:
①:L是距離疏散出口的最遠距離(m);
②:v是人員疏散的速度(m/s);
③:P是待疏散的人數(人);
④:e疏散出口的疏散能力(人/ms);
⑤:w是疏散出口的有效寬度(m);
⑥:q表示每個教室單位時間內從門口流出的人(人/s);
2.2 單元體:
D
Ni Li
圖1b
圖1a
圖1所示的單元體是最簡單的建筑結構。門為第一道疏散出口,寬度為D。圖1b為圖1a簡化結構。人員在*地疏散區域內運動,疏散時間 。人流通過疏散出口一般會發生擁塞,疏散時間 。單元體里面人員安全通過第一道疏散出口需要的時間等于上述兩種情形下的最長時間。
即:
2.3 并聯系統:
圖2a
圖2b
如圖2所示的建筑結構(圖2b為圖2a的簡化),我們把每層四個教室看成是四個單元體教室并聯系統,把走廊也看成是一個大一點的單元體,將它與并聯系統串聯。
則這種情況就出現了兩種疏散出口:第一種是每個教室的門是一種疏散出口;第二種是把樓梯口看成一種疏散出口。
當第一種疏散出口處未發生擁塞,即 時,距離疏散出口最遠處到達疏散出口的時間決定了人員安全需要的時間;當疏散出口處發生擁塞,即 時,人流通過出口的時間決定了人員安全疏散需要的時間。
即:
依此類推,當每層有 個教室時,就可提供同n門同時疏散,即有 個疏散出口相互并聯時,人員安全疏散需要的時間可以表示為
可見,在并聯系統中,疏散時間最長的節點對整個系統的疏散時間有重要的影響。
此時,每層教室里的所有學生都已經逃離教室來到走廊。
我們把走廊看成是一個大的單元體,這時里面的總人數就是每層所有教室里的人數之和。
注意:我們這里假設每層教室的學生逃出教室以后都以速度v到達了樓梯口,且這之間沒有堵塞,并且所有人都集中在樓梯口還沒有下樓梯。這之間時間的計算我們就認為是: (這里我們忽略了人之間的距離)。
2.4 串聯系統:
圖3
如圖3所示的建筑結構是兩個房間串聯。位于最終房間的人員通過多個疏散出口才可到達安全區。房間1人員安全疏散需要的時間同單元體人員安全疏散的時間,
即:
房間2的疏散分兩部分完成:
第一, 房間2的人員離開房間2,
即:
第二:房間1的人員流入房間2,當疏散出口2處未發生擁塞,即 時,距離疏散出口最遠處到達疏散出口的時間決定了疏散完成時間,
即:
;
當疏散出口2處發生擁塞,即 時,人流通過疏散出口的時間決定了疏散完成時間,
即:
房間2人員安全疏散需要的時間為:
房間3的疏散情況與房間2相同,房間3人員安全疏散需要的時間
依此類推,當最終的房間要通過 個疏散出口才可以到達安全區域,既有 個疏散出口相互串聯時,人員安全疏散需要的時間可以表示為:
可見,在串聯系統中,最后一個節點的疏散時間對整個系統的疏散時間有重要的影響。
2.5 舉例應用:
現在考慮學校的教學樓,共五層,如圖:
圖3a
圖3b
如圖3所示的建筑結構(圖3b為圖3a的簡化)。此時,我們把每層走廊看成是一個串聯的系統,且此系統中每個單元體里面的人數 就是每層所有教室的人數之和。
即:
人員逃生總時間應為人員走出教室的時間、走廊上的時間、樓梯中的時間和最后經過出口的時間。
教室中的時間:△T
由于教室中的桌椅等障礙的影響,避難者的行動路線是折線運動。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一種按“L”型行動路線表示人員在房間中的行走情況,并用面積法計算避難者在房間出口的集結狀況。如圖所示:
可用面積法計算疏散開始后,經過時間 T 能到達房間出口的避難者人員總數。
其中: ——時刻 T 時,能到達房間出口的避難者人員總數,人;
——房間單元的短邊長度,m
——房間單元的長邊長度,m
Vr——避難者在房間內的步行速度,m/s
——疏散前房間單元內的人員密度,人/ m2
T ——疏散開始后經過的時間,s
則在時刻(T+△T )時,在時間間隔△T內人群向房間節點R(i)的出口集結,并有部分或者全部人員流出該節點,能夠集結至房間節點R(i)出口部分的人數 為:
其中:△T——疏散累計計算時間間隔,s
其他時間:T
a. 樓梯中不擁擠,即上層的人到達下一層樓梯口時,下一層的人已經走了。
此時:
b.樓梯中擁擠,即上層的人到達下一層樓梯口時,下一層的人還沒走完。
此時:
故逃離總時間為△T+T。
3 模型二:
3.1 符號說明:
① L為水*通道的長度 ;
② V為人員的行走速度;
③ N為人員的數目;
④ W 為樓梯有效寬度;
⑤ S 為樓梯的長度;
⑥ R 為樓梯的級高;
⑦ B 為樓梯的級寬;
⑧ f為移動速率;
3.2 人員疏散時間:
人員疏散時間是指全體人員疏散到安全出口所需的時間。人員疏散時經過不同的通道需要不同的時間。根據其特征, 可以把通道分為三類: 水*通道、樓梯通道和門。下面分別計算人員通過不同通道所需的時間。
(1)水*通道:水*通道是指走廊這一類的通道, 這種通道一般較寬, 且有一定的長度。除非很特殊的情況, 人員疏散時在水*通道一般不會出現堵塞, 因而人員通過水*通道的時間即等于水*通道的長度L 除以人員的行走速度V , 即
(1)
其中人員的行走速度V 近似為1.016 m/s, 這是由研究人員根據統計資料得到的。
(2)樓梯:人群通過樓梯的時間和人員的數目有很大的關系, 因此很難用計算人員通過水*通道時間的公式來計算。人群沿著樓梯向下疏散時, 人員通過樓梯的時間t, 人員的數目N和樓梯有效寬度W 之間的關系如下面的公式:
(2)
而對于單個人沿樓梯向下疏散的行走時間, 考慮樓梯的臺階對行走時間的影響, 可由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
(3)
其中S 為樓梯的長度, R 為樓梯的級高,B 為樓梯的級寬。這里的速度V 近似為1.2 m/s。
(3) 門:疏散人群通過門時, 一般都會堵塞, 因而人群通過門的時間計算也比較復雜, 我們采用移動速率的概念來表征人群通過門的難易程度。移動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門寬度所通過的人員的數目。因此人群通過門的疏散時間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計算:
(4)
其中W 為門寬度, 為人數, 為移動速率, 由統計資料得到近似值為0.93人/s.m。
3.3 疏散模型的設計方法:
疏散模型的設計思路是: 疏散開始后作為疏散人員離開所在的空間, 經由門、走廊、樓梯等構成的疏散通道, 轉移到安全的場所。為了模擬的方便, 作了下面的簡化處理:
(1)假設全部人員都能自己疏散出去, 而且疏散人員的特征沒有區別, 全部具有相同的特征。實際上, 由于人員的性別、年齡、身體條件的差別, 疏散能力也有所不同。且要定量地描述每個人員不同的疏散能力, 會使模型過于復雜,故此處作簡化處理。(疏散能力差異這一因素不同,而對疏散產生的影響將在第四問中詳細論述)
(2)疏散開始之前, 假設全部人員分布在各個房間內。在走廊、樓梯等處, 可以認為疏散開始之前人員的密度很低, 可忽略不計。
(3)災難發生后,不考慮疏散人員的反應時間。
根據上述的設計思路。疏散過程可以模擬成下面的若干步驟:
(1)疏散開始之前,人員分布在不同的房間內;
(2)某一時刻,災難發生,所有人員開始疏散;
(3) 在一個房間內的所有人員全部疏散出該房間的時間等于所有人員通過出口(門) 所需的時間等于距離出口最遠的人員步行走到出口所需時間中的最長的時間。有一個以上的出口時,假設人員數目根據出口的寬度均勻分配, 距離出口最遠的人到出口的距離為他所在的位置與出口之間的直線距離;
(4)所有人員通過門、走廊等水*通道處的速度為其正常的步行速度;
(5)最先離開房間的人總是選擇最好的通道疏散到安全出口, 而且在門和樓梯處都沒有堵塞, 通過樓梯的人總是選擇最近的通道疏散到安全出口, 而且在門和樓梯處都沒有堵塞, 通過樓梯的時間即為單個人沿樓梯向下行走的時間;
(6)最后一個離開房間的人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行走到出口(門) 時, 如果所有人員已疏散出出口, 則不計此人通過該門的時間。但如果其他人員未安全疏散出此出口(由于堵塞造成的) ,則需要等到全體人員疏散出此出口后, 才可通過該出口。同樣的情況適用于樓梯, 如果最后一個人員到達樓梯時, 其他人員已經疏散完, 則以單個人沿樓梯下行的速度離開; 而當其他人員未疏散完時, 則等到其他人員疏散完后, 再以單個人沿樓梯下行的速度離開此樓梯;
(7)所有人員疏散出建筑物的時間即為最后一個人離開最后一個出口, 到達安全場所的時間。
設整個疏散路徑可以分為n 個通道(包括門、樓梯、走廊等) , 第一步需要利用式(1)、(2)、(3) 和(4) 計算出第一個人通過通道i的時間tfi和所有人員疏散出通道i的時間ti, 這里i指任意通道。
第一個人疏散到安全場所的時間tf 為:
任意通道 疏散開始的時刻則為:
最后一個人到達任意通道 時, 需要判斷其余人員的疏散是否已經結束。其疏散時間tli的計算方法如下:
通過水*通道:
通過樓梯:
如果
則
如果
則
通過門:
如果
則
如果
則
當門作為第一個通道時,則按下式計算:
如果 ,則
如果 ,則
整個疏散過程所需的時間為:
3.4 實際應用:
問題一的重述:考慮學校的一座教學樓,共五層,其中每層樓有一排教室,共四間,如圖:
用數學模型來分析這棟教學樓的師生疏散所用的時間。
問題一的解決:
將這棟樓分為3個通道:
第一個通道:第五層樓的走廊;
第二個通道:教學樓的樓梯;
第三個通道:教學樓的大門。
為了運用模型,可將第一個出來的人看成是五樓緊靠樓梯的教室中出來的第一個人,最后出來的人為五樓最里面的的教室中最后出來的人。
第一個人經過各通道所需的時間:
最后一個人經過各通道所需的時間:
由上可得:
即
Ⅴ. 問題二:
模型一中每個單元體的疏散時間取的是*地疏散區域內的時間與疏散出口擁擠的時間中的最長的,因而在整個疏散時間中占主要部分的是擁擠時疏散所花的時間。
綜上所述,為了盡可能的降低整個過程中的疏散時間,應該盡量控制各人流量大的地方(如樓梯、大門等)出現擁擠的時間。
由于模型二中有具體的控制條件,這里僅以模型二為例,具體說明.在撤離時盡可能多的滿足
舉例說明:
一座教學樓中*均每個人數N約為50人,長L大約為9米,相鄰兩樓之間的樓梯長度為7.6米,寬度為1.4米,樓梯級寬為0.28米,級高為0.15米,底樓大門長w0為4.2米。由式(3)、(4)計算得到單個人員沿樓梯的步行時間為41s,所有人員疏散該樓大門的時間為256s。由上述的疏散時間計算方法得整個疏散過程所需的時間為8.86+164.00+256.00=428.87s=7.15min。
從上述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總的安全疏散時間取決于整個疏散過程所需的時間。在上面的實例中,整個疏散過程所需的時間主要取決于人員向下的疏散時間和教學樓大門疏散能力。這是因為教學樓的大門的出口寬度和樓梯的寬度(或個數)不能滿足逃生的需要。在本例中,如果把出口大門的寬度增加和再添加一個樓梯,則會大大降低疏散時間,從而可以大大減少災難發生時人員傷亡的可能性。
Ⅵ. 問題三:
由上面的模型分析可知,增加疏散出口和盡量避免疏散時的擁擠是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因此合理安排好建筑物內的安全出口是很重要的,那具體應怎么去安排呢?
根據模型一的分析,我們可以先看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建筑布局。如圖5所示的建筑結構(圖5b為圖5a的簡化),第三層有4個房間,房間1,2,3,4的人員公用疏散樓梯sw32和sw21。設疏散時人員同時向疏散出口運動,可以看出這也是一個多個疏散出口組成的串、并聯的系統,即 組成的并聯系統與sw32,sw21串聯。根據上述模型,系統的疏散完成時間取決于sw21疏散時間。樓梯多為有該層人員和上層人員流入,人流再向下層疏散的結構,我們在計算中將流入樓梯的人數視為一個整體。由此可見,改復雜系統的疏散流程分析為:
其中, 是樓梯21的初始人數, 是樓梯21中待疏散的人數, 是樓梯21的長度,sw32,sw21是單位時間內從樓梯32,樓梯內流出的人數。
由上可以看出:若教學樓建設為四周環繞型,可以使人員逃散時盡量分散,減少擁擠,樓梯出口也應對稱分布,提高空間利用率。
從問題二中的舉例說明可知,若把出口大門的寬度增加一倍,則所需時間為:8.86+164.00+128.00=300.86s=5.00min,時間減少(7.15-5.00)/7.15*100%=29.8%.
由此可得大門寬度增加倍數與疏散全過程所需時間減少的百分比的關系:
大門寬度增加倍數 0.1 0.3 0.5 0.7 1.0
時間減少百分比 5.5% 13.8% 19.9% 24.6% 29.8%
根據上面給的數據,我們粗略的用EXCEL作出了大門寬度增加的倍數與時間減少的百分比的走勢。
由圖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門的寬度越大,疏散所用的時間就越少。這一結論與問題二中疏散時間與w/w0的圖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考慮到增加大門的寬度不太現實,所以可以考慮再建一個樓梯,這就是模型一中增加了并聯的系統,這樣可以減少樓梯擁擠情況,同樣有助于減少整個過程疏散時間。
Ⅶ. 問題四:
在前三個問題中我們一直假設所有人的運動能力是相同,而在實際生活中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的,并且每個人的運動能力都是不同的。考慮到個體情況的差異性,根據常識,在小學中學里,一般是年級越高的體能越大,設體能加大群體的*均運動速度為 ,體能較小群體的*均運動速度為
① 當max( ) 時,此時高年級在底層能保證疏散后不堵塞樓道出口,應把高年級學生安排在底層,低年級學生安排在較高層。
② 當max( ) 時,此時低年級學生在底層也能不堵塞樓道出口,疏散總時間為最高層疏散時間,由于高年級學生體能大速度快,故應把最高年級的學生安排在最高層,而把低年級學生安排在較低層,因為他們疏散速度慢。
注:h為兩層之間樓梯的一半長。
Ⅷ. 參考文獻:
⑴ 袁理明,范維澄。建筑火災中人員安全疏散時間的預測[J]。
⑵ 霍 然,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與設計[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⑶ 陳智明,霍 然,王國棟。建筑內人員疏散的一種網絡模型算法的討論[J]。
⑷ 楊立中,方偉峰,黃 銳,等。基于元胞自動機的火災中人員逃生的模型。
⑸ 楊立中,李 健,趙道亮,等。基于個體行為的人員疏散微觀離散模型。
⑹ 崔喜紅,李 強,陳 晉等。大型公共場所人員疏散模型研究----考慮個體特性和從眾行為[J]。
⑺ 吳 靖,陳 兵。大型倉儲式超市的安全疏散設計與管理[J]。
⑻ 張樹*,景亞杰。大型商場建筑營業廳疏散人數的調查研究[J]。
問下關于GBJ99—2003中小學建筑設計規范
為了這個問題教學樓設計文獻,跑了兩家建筑書店教學樓設計文獻,電話咨詢了三家建筑書店教學樓設計文獻,確實沒有編號為“GBJ99-2003”的規范教學樓設計文獻,《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 GBJ99-86》依然有效。
學校建筑設計應遵循的“建筑專業”設計規范有教學樓設計文獻:
《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 GBJ99-86》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 JGJ50-2001》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 GB 50189-2005》
《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GB50222-95》
《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GBJ 118-88》
《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GB/T 50033--2001》
《建筑工程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 GB/T 50353-2005》
《2009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規劃、建筑、景觀分冊》
所在地區的節能設計標準,各制圖規范(略)
如果有宿舍,需遵循《宿舍建筑設計規范 JGJ 36-2005》
如果有食堂,需遵循《飲食建筑設計規范 JGJ64-89》
如果有地下室,需遵循《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GB50108-2001》
如果有地下車庫,需遵循《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 JGJ100-98》和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97》
如果有人防,需遵循《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 GB50038-2005》和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 GB50098-98》
本人曾做過中學方案、初設、施工圖設計,有相關問題,可以通過百度HI交流。
畢業論文:基于BIM可視化技術的的建設施工管理。希望可以推薦一些可下載的相關英文文獻和提綱列舉
1.緒 論
1.1選題背景
從穴居人到現代社會,人類經歷的不僅僅是時代的變遷,文化的進步,就連建筑行業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洞穴(公元前25000年前)——泥磚房(公元前8000年)——多姆斯(公元前500年)——城堡(公元3世紀)——町屋(公元9世紀)——土樓(宋元時期)——公共住房(現代社會),隨著材料和造型的改變,人們對建筑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求經濟、又要求適用、還要求美觀。
近年來的建筑行業發展尤為迅猛,隨著科學的進步,建筑行業由傳統模式變為了現在的開放管理,也變得越來越科技化,比如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它是通過數字化技完整一致的、具有邏輯性的建筑信息庫[4]。BIM技術最初是由Autodesk公司在2002年提出的,主要是為了幫助實現建筑信息的集成,從建筑的規劃設計、招投標、施工、竣工驗收、后期的保修期直至項目終結,所有的數據都可以轉化為一個三維模型。
BIM應用技術的發展如此快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生產成本,縮短建筑周期,可以將利益最大化。因此BIM應用技術在未來必將會是每個建筑人必須擁有的一個技能。
畢業設計是展示和提升高校建筑工程專業學生BIM應用技能水*和綜合素質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建筑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徑。本項目的任務是使學生在準備階段、招投標階段和施工階段掌握建筑工程中的BIM技術,針對BIM技術在實際工程項目各個階段的應用,使學生具備應用BIM工程建模和BIM的能力深化設計,以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思維,提高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協調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做好必要的準備。
1.2 BIM技術在國外的發展
美國的BIM研究與應用都位居世界前列。目前美國大部分建筑項目已經開始應用BIM技術了。此后,各種BIM協會都陸續出現,各種BIM標準也出臺了。
BIM技術在西方國家發展得很好,尤其是英國。到目前為止,英國的BIM技術應用正在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增加。到2013年3月出臺了PAS1192-2標準。這一標準是英國政府建設戰略的一部分,以加強工程交付管理和財務管理為目標,其主要目的是整體上把公共部門建設費用的支出減少近20%-30%。據2015年NBS(Nationalbuilding Specification)調查報告顯示,
英國政府到2025年為止將白天釋放33%的培養產業指標。縮短建設初期費用和人壽周維護費用,建設更新工程50%工期,溫室氣體排放量50%,建筑材料進出口貿易50%。英國國家廣播公司(NBS)從2010年開始進行“國家BIM調查(NationalbiMSurvey)”,以約1000名建設、工程和測定領域的建設產業從事者為對象進行在線調查。這份關于B.I.M的調查到現在已經是第5年了。調查結果顯示,英國政府2011年發表BIM推進政策白皮書后,經過4年左右的努力,效果顯著。
圖1.1 美國BIM倡議
1.3 工程項目概況及設計要求
筆者的畢業設計題目為“烏審旗沙爾利格小學綜合教學樓及周轉宿舍的建模表現”。本項目建筑面積5238.28*方米,基地面積2242.22*方米,地上4層(局部3層),建筑總高19.00米(從室外地坪至坡屋頂二分之一處),框架結構(局部鋼框架),屋面防水等級1級,耐火等級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該設計采用BIMMAKE或Revit結合圖紙進行土建模型的創建,模型創建過程中可以將BIMMAKE模型無縫導入到Revit中,不建議反向導入。通過BIMMAKE能夠簡單快速的進行土建模型創建,一鍵處理模型重面,快速繪制跨度間的梁板,能夠做深化設計進行快速砌體排磚。
采用廣聯達專業機電BIM軟件MagiCAD2020 for Revit2019(以下簡稱MC) ,結合圖紙完成案例工程機電模型建立,模型中包含但不限于機電各專業管線、管件、附件、設備、支吊架(不少于兩個專業)。 根據機電管線配色方案(配色為常規配色或自定義)為機電管線、附件、設備進行配色; 根據綜合管線排布原則對所建機電管線進行管線綜合排布調整; 利用MC機電管線交叉快速處理功能對交叉碰撞管線優化處理; 利用MC碰撞檢查對優化調整完成的機電管線進行碰撞檢查,對存在碰撞位置再次進行優化調整,直至管線間不存在碰撞;利用MC孔洞預留和開洞功能對機電管線穿土建墻體進行孔洞預留開洞;利用MC碰撞檢查對所建模型進行整體碰撞檢查,包含機電各專業之間,機電與土建之間的檢查,對存在碰撞位置進行調整優化,直至不存在碰撞。
通過導入土建與機電模型,在虛擬現實設計*臺VDP進行效果和交互處理,同時對項目概況、實施過程等進行適當介紹,最后通過BIMVR進行展示;在VDP中對機電專業某個系統的局部進行動畫運行模擬,對土建結構局部進行施工動畫模擬,對重要節點的施工工藝模擬。也可采用LUMION軟件對模型進行漫游渲染。
本次設計主要采用了實際操作的方式,通過對烏審旗沙爾利格小學綜合教學樓及周轉宿舍的建模表現這一課題的研究讓筆者對于BIM應用技術具有初步的認識,清楚BIM建模的每一個過程,將書本上的概念轉化為實際中的應用。
圖1.2 建筑立面圖
2.Revit模型的創建
2.1 模型創建的前期準備
畢業設計本身就是一個難度大、工程量大的作業,而且此次筆者的設計還是關于BIM的建模與表現,難度更是不小。筆者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BIM這一方面,這方面的軟件更是不清楚,而且專業相關的軟件,只有CAD有一點點的基礎,這次設計甚至連要用哪個軟件都不清楚,所以這個課題對筆者來說真的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做這個畢業設計之前,做了很多的準備。先是對任務書進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同時又跟著老師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機電建模,還從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以及上網搜素相關的視頻資料等。在覺得自己對任務書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開始做建模。建模之初需要先進行安裝軟件于BIM技術的建模與表現配套軟件,主要軟件有以下幾個:
1)廣聯達BIMMAKE;
2)廣聯達MagiCAD 2020 for Revit 2019、
3) 虛擬現實設計*臺VDP、BIMVR;
4)Revit 2019;
5)Microsoft Office Word、PowerPoint、Project;
6)其它 BIM 相關軟件
圖2.1 軟件安裝示意圖
在軟件安裝的同時,筆者先進行資料的處理,一個是圖紙的處理,另一個是關于族的處理。筆者的這套圖紙中主要包括建筑圖紙、結構圖紙、暖通圖紙、水施圖紙、電氣圖紙。筆者需要把每個專業的圖紙都分割好,順便將圖紙中多余的內容去掉,這樣方便后期建模時圖紙的導入和建模。族用漢語意思來講就是聚集,而Revit里的族也是如此,Revit里的族有很多種,包含了建筑物的每一個構配件,這些構配件的族都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物。而族的創建也是十分復雜的,在此次設計中就不過多描述關于族的創建,故直接使用系統中自帶的族。
在軟件安裝完成后就可以開始建模,筆者打開Autodesk Revit 2019軟件,并且新建一個項目樣板(項目樣板是建立項目的基礎設置,它就像一個模子,由多種族構成,在項目樣板的基礎之上,才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項目),進入到正式的繪圖頁面。進入界面之后,我們需要進行一個很簡單的操作,那就是將項目瀏覽器和樓層*面圖例分開(筆者習慣將樓層*面圖例放在左邊,項目瀏覽器放在右邊)。用鼠標將項目瀏覽器拖至Revit 右邊界面邊緣處,這樣方便我們在后期的模型建立。
圖2.2 Revit界面圖
圖紙比例設置完成后,可以在我右側項目瀏覽器中,看到四個方向,"東,西,南,北"可以隨意選擇其中一個。然后打開立面圖繪制頁面,進入立面圖繪制頁面以后,點擊“確定”按鈕,系統將自動切換圖像頁面。進入立面繪制頁面后,需要根據建筑物的樓層數、層高,繪制多條標高線條,在菜單欄的“建筑”的選項中,選擇“標高”工具,繪制標高。
繪制標高時,筆者是從左向右繪制。標高的說明就會出現標高線條的右方,由右向左畫標高時,標高的說明就會出現標高線條的左側,繪制完標高后,我們需要選中標高線,這時就可以看到在沒有顯示標注的一側會出現一個小方框,此時可以點擊這個小方框,點擊過后這一側也會出現標注。注意繪制的時候,Autodesk Revit會自動顯示提示線條,使標線長度保持恒定。按照設計樓層,繪制完成標高后,我們點擊標高的名稱。以及標高的數據,需要將標高命名為F1,F2...。這樣我們就完成了標高的建立,完成標高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繪制軸網。
由于筆者的圖紙在進行軸網繪制時采用“拾取”的方式時,軸網比較混亂,不容易拾取,也為了減少失誤,提高效率,故采用手動繪制軸網的方式。
因為該套圖紙的軸網左右不對稱,故在繪制之前需要先將軸線間的距離分別計算出來。在Revit窗口右側的項目瀏覽器中,選擇樓層*面中的“F1”點擊進行確定。我們會進入到一樓*面的繪圖頁面。我們可以在上方的選項卡菜單中,選擇“建筑-軸網”,大家可以在四個方向范圍里的空白處開始繪制軸網。在繪制軸線時,單擊空白區域,之后進行水*拖動或垂直拖動,這樣我們就繪制成功了第一條軸網,在繪制軸網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要垂直或者水*進行拖動,而且在繪制軸網時從左向右,從下向上繪制,這樣我們就可以保證軸網的標注是正確的,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錯誤。接下來我們可以重復做上述工作,繪制余下的軸網。繪制余下軸網是一定要注意軸線與軸線之間的距離。我們也可以在繪制成第一條的時候選擇復制或者陣列,隨便設定一個距離,等畫完所有的軸網后,再進行修改距離,注意修改距離的時候,先選中一個軸線,修改左側的距離,再選擇下一根軸線,同樣修改左側的距離,直到全部修改完。
我們完成一個方向的軸網繪制后,可以對軸網的長度進行統一的調整,任意點擊選中一個軸線。會發現在軸網的數字標注下方會出現一個小的空心圓圈,鼠標指向空心圓圈并出現一條虛線可以連接到所有的軸線時,我們可以拖動空心圓圈直到到達自己需要的長度后,停止拖動,這時所有的軸線都已經被拉長了。完成一個方向的軸網繪制后,我們重復以上操作完成其他方向的軸網繪制,但是我們需要在繪制完第一條的軸網后將名稱需要修改為A,確定第一條軸線的名稱之后,其后的所有軸線就會自動根據第一條的規則進行依次標注,逐步繪制多條軸線后,即可完成軸網的繪制。繪制軸網完成后,我們需要調整一下軸網的位置,一定要將軸網放置于四個立面標志的方向里,如果不在四個方向里會影響我們三維圖的視角,我們需要將其移動至軸網之外(注意,這四個方向都是有兩部分,一定要將其都選中后再進行移動)。軸網和標高一旦完成,我們就開始繪制基礎,柱子或其他結構。
圖2.3 Revit方向截圖
2.2 模型創建階段
我們建立模型時可以按照以下順序:基礎——結構柱——結構梁——結構板——墻——樓梯——門窗——坡屋頂——給排水——消防——電氣——暖通。
2.3結構模型和建筑模型建立階段
在建立基礎之前我們一定要反復閱讀圖紙,做到充分理解圖紙,理解業主的意思,再確定基礎的材料、形狀、埋深,然后開始建立基礎模型。建立基礎模型,需要先導入CAD 圖紙,再按照基礎形狀載入族(筆者的圖紙中大部分為坡型柱下獨立基礎,還有少數的筏板基礎),然后復制創建新類型,進行編輯。最后將編輯好的基礎放置在圖紙的相應位置即可,放置好之后可以再去三維圖里測量下基礎底的標高是否為3.4米,標高快捷鍵為EL。基礎模型相比較其他的模型是比較簡單的。
圖2.4 基礎模型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進行結構柱的建立,各專業模型建立的過程都是類似的,第一步導入CAD圖紙(或者選擇鏈接CAD),將圖紙與軸網對齊,快捷鍵AL。第二步,觀察圖紙中柱子的類型,主要包括截面尺寸,高度,配筋,箍筋間距等。確定好各類柱子之后就可以開始載入柱子的族,為現澆混凝土矩形柱且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第三步就可以創建新的類型,將47種框架柱的信息全部編輯完成。第四步就可以開始繪制柱子,為了減少工作量,筆者采用了簡便的方法,先在樓層*面F1中導入了基礎頂至4.450柱*面圖,在繪制柱子時修改了柱頂的偏移量,比如KZ22,標高為8.350——16.150,可以在圖紙8.350至屋頂柱*面圖中找到KZ22的位置,在F1中找到KZ25的對應位置,繪制時分別將柱底偏移量和頂部標高修改為8350和16150就可以了,這樣在繪制時能少導入幾次圖紙,提高工作效率。
圖2.5 柱表和柱子圖例
繪制完柱子時一定要注意底部偏移量,如果不修改柱子底部的偏移量,基礎會跑到柱子下邊,或者基礎與柱子不在一個*面,偏離原來基礎的位置,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繪制完柱子之后也要在三維圖里測量一下基礎底標高,柱底標高和柱頂標高。以防止柱子或基礎發生偏移。
柱子繪制完之后我們可以開始建立結構梁的模型。我們先導入結構梁的*法施工圖,然后使用快捷鍵AL分別對齊軸網,對齊后我們可以看到柱子的截面圖,可能會影響我們的繪制,所以我們調整一下視圖可見性,將結構柱取消選中就可以將柱子隱藏。
圖2.6 視圖可見性
從圖紙中我們可以知道,這里的梁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我們可以先在插入/載入族中找到現澆混凝土梁—矩形,載入之后,我們在右邊的項目瀏覽器中選中其并單擊右鍵,選擇新建類型。按照圖紙中的編號將所有的梁都進行創建,創建完成后再進行數據的編輯,梁的數據編輯比較簡單,只需要編輯梁高和梁寬。然后按照位置將其繪制上去即可。
圖2.7 結構框架展示
在繪制門窗時使用 了“HiBIM土建3.1.0”,這個軟件可以直接將門窗轉化出來,不需要一個一個的建立模型再放置在合適的位置,而且可以很好的協調墻門窗之間的連接性。首先需要我們把CAD圖紙鏈接進來,再提取門窗的一些數據。最后轉化即可生成。
圖2.8 墻門窗轉化
最后再繪制其他建筑構配件即可,此時土建模型就建立完成。
2.4機電模型的建立
機電模型我們可以從給排水開始,首先還是要熟讀圖紙,理解圖紙中的每一個細節,要做到充分理解圖紙。然后開始建立模型。
導入CAD圖紙,快捷鍵AL對齊,然后在右側的項目瀏覽器中,我們將找到族--管道--給水,選擇“復制”,將出現一個給水系統2,然后雙擊將其選中,并將其命名為“供水系統”,然后打開“材質”選項,添加新材質,并將其命名為供水系統1(由于供水管干管的設計,垂直管采用鋼塑復合壓力管,支管采用pp-r管。為了區分支管、主管和立管,所以我們將其命名為給水系統1),并修改顏色為綠色或修改編號為“0、255、0”。修改過之后就可以選擇在一個空白的地方畫一段管道,由于視圖可見性和視圖范圍,可能會導致作者看不到繪制出來的管道,此時可以先將左邊的樓層*面選項卡中規程修改為協調,如果不顯示,則可以觀察視圖可見性中“管道、管件”是否為選中狀態,將其選中,最后一個視圖范圍,視圖范圍共有四項,分別是頂部、剖切面、底部、標高。這里一定要注意:上下剖切面必須在兩限制范圍內,且上剖切一定要高于下剖切!這幾項都改之后我們繪制的管道就可以顯示出來了。這時我們選中我們剛才繪制的管道,點擊管道屬性欄下方選擇系統類型為“給水系統1”,然后點擊編輯類型--管段和尺寸--新建一個材質為PSP鋼塑復合壓力管,壓力2.0MPa。點擊確定后我們還需要載入管件的族,包括彎頭、三通、四通等水管管件。其他管道的創建也是如此。創建完成之后就可以開始管道的繪制。繪制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管道的標高和管徑。水*管道的繪制修改過標高和管徑之后沿著圖紙中的管線繪制即可。
立管的繪制需要先修改管徑,然后選擇管道的標高,確定一下立管的高度,偏移量再次修改,修改完成后雙擊應用,立管就繪制完成了,我們也可以在三維圖里確定一下。如管道JL—1,該管道的最低處標高為-1.700,DN65。管道最高處標高在12.300—16.200之間,我們結合各種因素將其確定為14.500(如果后期繪制其他管件附件有影響時,可以再修改),在繪制時我們選擇立管的位置,并將其第一個偏移量修改為-1700,從-1700繪制后再將其偏移量修改為14500-(-1700)=16200,再雙擊應用,立管就繪制成功了。然后我們再安裝管道附件,輿洗池,大便池,小便池等衛生器具。
暖通專業和電氣專業的繪制皆和給排水專業類似。按照此法繪制即可。
圖2.9 機電模型展示
圖2.10 機電模型展示
教學樓設計文獻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教學樓設計文獻綜述3500字、教學樓設計文獻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