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結構教學視頻(膜結構安裝視頻講解)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12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膜結構教學視頻,以及膜結構安裝視頻講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生物膜是指構成細胞的所有膜結構的總稱,又叫細胞膜。細胞膜膜結構教學視頻的化學組成基本相同膜結構教學視頻,主要由脂類、蛋白質和糖類組成。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重點、難點分析1.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物質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是教學重點。要讓學生理解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必須與細胞膜的功能密切聯系,要講清楚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層次。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膜結構教學視頻,以及膜結構安裝視頻講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膜是指構成細胞的所有膜結構的總稱,又叫細胞膜。電鏡下呈兩暗夾一明的結構。質膜是細胞壁之內,細胞質外面的一層微膜。質膜內包裹細胞器的微膜叫內膜,或內膜系統。
(一)膜的化學成分及其作用
蛋白質,與類脂鑲嵌成膜,決定膜功能的特異性;
類脂,在生物膜中起骨架作用;
糖,與膜蛋白和膜脂形成糖蛋白與糖脂,起識別、免疫等作用;
核酸,水,金屬離子等 ( 微量 ) 。
(二)流動鑲嵌模型
關于膜結構的學說很多,以 1972 年美國 S.J.Singer 和 G.L.Nicolson 的 “ 流動鑲嵌模型 ” 最為大家所接受。其主要之點:
生物膜具有液晶態結構,有流動性;生物膜的骨架是類脂雙分子層,蛋白質嵌合在膜上,即具鑲嵌性;無論類脂,蛋白質 ( 含糖蛋白 ) 等在膜內外的排列都是不對稱分布的,具不對稱性;膜在不斷運動、變化、更新之中。
功能:①不僅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環境,同時在細胞與環境之間進行物質運輸、能量交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②細胞內的許多重要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上進行,細胞內的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為各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③細胞內的生物膜把細胞分隔成一個個小的區室,如各種細胞器,這樣就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相互干擾,保證了細胞的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細胞膜的結構功能
細胞膜(cell membrane)又稱細胞質膜(plasma membrane)。細胞表面膜結構教學視頻的一層薄膜。有時稱為細胞外膜或原生質膜。細胞膜膜結構教學視頻的化學組成基本相同膜結構教學視頻,主要由脂類、蛋白質和糖類組成。各成分含量分別約為50%、42%、2%~8%。此外,細胞膜中還含有少量水分、無機鹽與金屬離子等。細胞膜是防止細胞外物質自由進入細胞的屏障,它保證了細胞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使各種生化反應能夠有序運行。但是細胞 必須與周圍環境發生信息、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才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因此細胞必須具備一套物質轉運體系,用來獲得所需物質和排出代謝廢物,據估計細胞膜上與物質轉運有關的蛋白占核基因編碼蛋白的15~30%,細胞用在物質轉運方面的能量達細胞總消耗能量的三分之二。 原始生命向細胞進化所獲得的重要形態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質外面出現了一層膜性結構,即細胞膜。細胞膜位于細胞表面,厚度通常為7~8nm,由脂類和蛋白質組成。它最重要的特性是半透性,或稱選擇透過性,對進出入細胞的物質有很強的選擇透過性。細胞膜和細胞內膜系統總稱為生物膜(biomembrane),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特征。 細胞膜又稱質膜(plasmalemma),是位于原生質體外圍、緊貼細胞壁的膜結構。組成質膜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和脂類,以及少量的多糖、微量的核酸、金屬離子和水。在電子顯微鏡下,用四氧化鋨固定的細胞膜具有明顯的“暗-明-暗”三條*行的帶,其內、外兩層暗帶由蛋白質分子組成,中間一層明帶由雙層脂類分子組成,三者的厚度分別約為2.5 nm、3.5 nm和2.5nm,這樣的膜稱為單位膜(unit membrane)或生物膜(biomembrane)細胞膜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即使細胞維持穩定代謝的胞內環境,又能調節和選擇物質進出細胞。細胞膜通過胞飲作用(pinocytosis)、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或胞吐作用(exocytosis)吸收、消化和外排細胞膜外、內的物質。在細胞識別、信號傳遞、纖維素合成和微纖絲的組裝等方面,質膜也發揮重要作用。有些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并不是考細胞膜上的受體來實現的,比如某些細胞分泌的甾醇類物質,這些物質可以作為信號,與其膜結構教學視頻他細胞進行信息交流,但是這些物質并不是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的,而是穿過細胞膜,與細胞核內或細胞質內的某些受體相結合,從而介導兩個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的!所以說細胞膜的生理作用并不是很大。只是用來保護細胞。
什么是膜性結構
膜結構又叫張拉膜結構膜結構教學視頻,是以建筑織物膜結構教學視頻,即膜材料為張拉主體膜結構教學視頻,與支撐構件或拉索共同組成的結構體系膜結構教學視頻,它以其新穎獨特的建筑造型,良好的受力特點,成為大跨度空 間結構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膜材料加鋼結構結合而成的建筑。簡單的舉個例子膜結構教學視頻:水立方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應該如何理解?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理解真核細胞的細胞膜、細胞器和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性,物質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和細胞核中染色質和染色體相互轉化的動態關系。
通過學習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繪圖的技能。在指導學生學習細胞微觀結構時,培養和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對微觀世界的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學習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統一,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對學生進行適應、整體等生命科學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通過學習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和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是真核生物這一事實,使學生樹立生物進化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物質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是教學重點。學好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知識,對后續章節的學習影響較大。細胞膜知識是學習植物水分代謝、礦質代謝、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動物新陳代謝的基礎。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性與細胞的物質交換、能量轉換、信息傳遞、激素調節等都有密切關系。
2.教材中提及的七種細胞器,應把線粒體、葉綠體列為重點。這兩種細胞器與細胞能量轉換關系密切。線粒體和葉綠體結構和功能的知識是學習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礎。
此外,內質網、核糖體、液泡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內質網是網狀的膜結構系統,對細胞內的各種生化反應、物質運輸起重要作用;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與后面章節的蛋白質代謝,蛋白質生物合成都有密切關系;液泡對植物的滲透吸水有明顯影響。
高爾基體和中心體都較靠近細胞核。應提醒學生注意它們在動植物細胞中的存在情況和生理作用,為后面學習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奠定基礎。
3.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教學重點,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形態變化是學習細胞分裂,掌握細胞分裂各期特點的基礎。上述知識的掌握關系到生物遺傳變異的學習。
4.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功能特性、物質出入細胞的主動運輸方式;線粒體、葉綠體和內質網等微觀結構;染色質和染色體在細胞增殖周期中相互轉化的過程等是教學難。
要讓學生理解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必須與細胞膜的功能密切聯系,要講清楚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層次。正是由于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排列、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同,不均勻性以及作為骨架的磷脂雙分子層的遷移、自轉、水*運動等特點,加之蛋白質載體的特異性,才能保證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主動運輸需要載體,還需要消耗細胞內新陳代謝所釋放的能量。至于能量的來源、產生的過程,在后面學習呼吸作用、能量代謝時還要介紹,這里點到為止即可。
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等細胞器都是在電鏡下才能觀察到的微觀結構,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師應盡量運用掛圖、模型等直視手段和豐富生動的教學語言以加強教學效果。
染色體這個名詞,學生聽說過,有的同學較熟悉,但較少知道染色質。教師要強調,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形態不同名稱而已。至于為什么有這種相互轉變的動態變化,有何生物學意義,教師可略加介紹。最后應指出,染色體的形態變化,在連續分裂的細胞中才會發生。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三課時。
二、第一課時:
1.本節教學以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作為教學主線、突出細胞膜、各細胞器、細胞核結構和功能的統一。讓學生在了解細胞各部分生理功能的基礎上,去理解與功能相適應的種種形態、結構特點,從而認識細胞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統一是生物經歷漫長時間進化的結果。
本節學習的是細胞的亞顯微結構,要使這些*時看不見、摸不著的、枯燥又乏味的知識能讓學生學得進去,學得有興趣。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從直觀著手、善于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引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胞的化學成分,知道構成細胞的每一種化合物都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打個比方,電視機的零部件各有各的作用,但任何一個零件并不具備收看電視的功能,只有當這些部件進行組裝、調試后才能顯示電視機功能。同樣道理,當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種結構——細胞,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細胞雖然很微小,但卻有非常精細的結構和復雜的自控功能,因此,活細胞能夠進行一切生命活動。
根據細胞結構和特點的復雜程度的不同,可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大類。
展示原核細胞模式圖和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教師稍加提示,由學生得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
針對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指出,初中階段使用過的光學顯微鏡,對細胞膜和細胞內的細微結構是分辨不出來的。近代,由于電子顯微鏡的運用,將細胞放大兒子、幾萬、幾十萬倍后,我們在電鏡下觀察到的是細胞亞顯微結構。教師強調我們所學的細胞是真核細胞,我們要學習的細胞結構是亞顯微結構。
讓學生觀察、辨認植物或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此時,學生也只能辨認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等部分。教師按亞顯微結構圖,簡要地描繪一下,幾種細胞器的名稱和重要作用,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細胞亞顯微結構和探求細胞內部微觀世界的興趣。
3.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學習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功能。
教師可展示洋蔥表皮細胞模型,分層展開,可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部分。回憶原生質的結構組成,再次強調,細胞壁不屬于原生質。
真核細胞細胞質的最外面是一層很薄的細胞膜(植物細胞的細胞膜外面有細胞壁)。
(l)細胞膜的功能,學生知道有保護作用,讓學生說說細胞膜有保護作用的實例。指出,正常的活細胞,由于細胞膜的保護維持著相對穩定的細胞形態和內部環境。
細胞膜還有什么作用呢?啟發學生想,生活著的活細胞時刻不停地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當然要通過細胞膜物質才能出入細胞。
(2)細胞膜有什么結構特點,適于起到保護細胞內部和調節、控制、保證細胞內外物質交換的作用呢?
細胞膜很薄,厚度一般為80×10(-10)m,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堅韌性、伸展性和半透性。
介紹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和結構特點時,要突出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強調構成細胞膜的蛋白質分子以不同的深度鑲嵌、貫穿在磷脂雙分子層內或覆蓋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而且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具有一定位移、運動特點。因此說,細胞膜的結構待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種結構特點對于細胞膜完成生理功能是很重要的。
物質如何通過細胞膜出入細胞呢?
將物質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圖解,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或指導學生看書上圖解。培養學生看圖、讀圖能力。
依次比較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協助擴散與主動運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最后列表小結如下:
通過物質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三種方式,可以得出細胞膜的生理特性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何謂選擇透過性,讓學生閱讀課文)。
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議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①物質通過細胞膜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中,你認為哪種方式對于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最重要,為什么?
②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即水分子等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過細胞膜。那么大分子如何出入細胞呢?例如水中的有機物顆粒是如何進入原生動物草履蟲體內的,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又是如何排出體外的?
這里,稍加指出,物質出入細胞除上述三種方式外,還有其它特殊方式。大分子物質不能直接通過細胞膜不等于大分子物質不能出入細胞。一些大分子物質是以一定方式出入細胞的,如細胞的內吞作用和外排作用,白細胞對異物的吞噬作用,胰島細胞對胰島素的分泌作用等。
③下列物質能否通過植物根的細胞膜進入根細胞,若能通過,最終以什么方式通過?
(化學分子式)蛋白質、土壤有機質
最后提一下,植物細胞的細胞外面還有一層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三、第二課時:
1.復習提問:細胞膜的結構和化學組成是怎樣的?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特性?為什么說細胞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
小結指出,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的作用,同時與周圍環境不停地進行物質交換。此外,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和生理功能如分泌、排泄、免疫等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性密切有關。
總之,細胞膜維系著整個細胞的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保證細胞內的一切生命活動正常地有序地進行。
那么,細胞膜之內、細胞核之外的細胞質里有哪些細微的結構,它們有什么功能呢?
2.本課時主要講述細胞質的組成和四種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和核糖體),以了解細胞器的功能為重點,以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統一為主線,運用模型、掛圖、投影或繪板圖等加強直觀教學。
3.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的活細胞,細胞質呈均勻透明的膠狀物質。活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
細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主要成分:水、無機鹽離子、脂類、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各種酶等。
細胞質基質 主要功能: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提供必需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細胞質的基質中懸浮著多種細胞器。每種細胞器都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完成各自專有的功能。
4.真核細胞內的主要細胞器。
(1)線粒體:
讓學生觀看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找找有無線粒體,大致什么形態。
分布: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大多呈顆粒狀、短線狀,由此得名。
功能:教師舉例,由學生思考推論線粒體的功能。
例①生長旺盛的細胞或生理功能活躍的細胞中線粒體居多(如肝細胞中線粒體多達2000個,一般細胞為幾十至幾百個),在代謝衰退的細胞中線粒體較少。
②鳥翼的肌原纖維、精子的尾部基端線粒體數目較多。
③線粒體一般是均勻地分布在細胞質基質中,但它在活細胞中能自由地移動,往往在細胞內新陳代謝旺盛的部位比較集中。例如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較集中。
讓學生分析上述例子,說明線粒體有何功能,在分布上有何特點?
教師加以引導,由學生得出結論:線粒體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有人稱線粒體為細胞內供能的“動力工廠”。線粒體在活細胞中能自由移動,是動態的,有利于提供能量。
這些能量來源是什么,線粒體又是如何提供的?教師指出,線粒體通過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類等有機物釋放能量,供給細胞的生命活動。
結論是,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線粒體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有利于進行有氧呼吸釋放能量呢?
講解線粒體結構時,教師隨講隨極圖(圖1-2),以利及時突出這些結構與功能的統一。小結時再用色彩鮮明且有立體感的掛圖,由學生來講有哪些結構和生理功能,以利學生理解掌握以下內容:
①線粒體有內外兩層膜,外膜使線粒體與周圍的細胞質基質分開,內股向內腔折疊形成嵴,加大了內股的表面積,有利于有氧呼吸的生化反應順利進行。
②內膜、呢周圍充滿液態基質,液體環境有利于生化反應進行。
③內膜、嵴上分布有基粒。內膜、嵴、基粒和基質中均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2)葉綠體:
首先,觀察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然后簡單講述質體的分類及特點,強調重點學習葉綠體。
分布:主要存在植物的葉肉細胞里以及幼嫩莖稈的皮層細胞里。
功能: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關于光合作用的知識,學生在初中學習過,但對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葉綠體還是葉綠素有時搞不清,應注意讓學生分清葉綠素是物質,葉綠體是結構。
啟發和提問,植物葉片正面和背面的綠色有何區別。正面見光,葉綠體多,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那么葉綠體的內部結構有哪些特點有利于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呢?
展示葉綠體亞顯微結構模型和掛圖,圍繞葉綠體的功能講解其結構。教學中應盡量采用談話法使學生明確以下幾點:
①葉綠體一般呈扁*橢球形或球形,膜透明有利于透進陽光,表面積較大有利于接受光照,葉綠體在細胞中分布與光照有關,能在細胞質的基質中流動。
②有兩層膜,使葉綠體內部與外界隔開,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成光合作用功能的系統。
內膜光滑,基質中有幾個~幾十個基粒。每個基粒呈圓柱形,由10~100個片層結構薄膜重疊而成,薄膜上分布葉綠素等色素。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利用光能。
③基粒與基粒之間充滿液態基質,在葉綠體的內膜上、基粒片層結構薄膜上和基質中含許多光合作用必需的酶。
④小結葉綠體結構與光合作用功能的適應關系。
學習完線粒體和葉綠體,應該對二者進行比較、小結,為第二章學習新陳代謝中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小結時要明確:
A.線粒體和葉綠體,這兩種細胞器,各具有特定的結構和功能。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功能和結構協調統一。
B.線粒體和葉綠體雖有相同的結構名稱,兩者都與能量的轉換密切相關,但兩者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量轉換器。線粒體是化能轉換器(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活潑可轉移的化學能),葉綠體是光能轉換器(光能→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C.線粒體和葉綠體還都含有少量的遺傳物質DNA和RNA,這是其它許多細胞器所沒有的,在遺傳上具相對獨立遺傳功能,為第五章講到細胞質遺傳作些鋪墊。
(3)內質網:
指導學生看圖,明確絕大多數動植物細胞都有內質網,是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廣泛地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內。內質網的種類主要有兩種:滑面型內質網和粗面型內質網。其主要功能是:
①內質網廣泛分布細胞質基質內,尤以細胞中央為多,向內與核膜相通,向外與細胞膜(內褶)相連。內質網增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膜上附有很多酶,有利于細胞內各種生化反應進行。
②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有人比喻為有機物合成的“車間”。
③是細胞內蛋白質等多種物質的運輸通道。
(4)核糖體:
核糖體是橢圓形粒狀小體,有的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
主要功能是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比喻為蛋白質“裝配機器”。
四、第三課時:
1.本課時繼續學習細胞器,主要是高爾基體、中心體和液泡的分布、結構和功能。這部分內容通過學生看模型、掛圖等,以談話形式讓學生明確一些問題后再列表填充相關的內容(見下表)。
存在部位
形態結構
主要功能
高爾基體
動植物細胞中,一般位于細胞核附近
扁*囊狀結構和大小囊泡
動物細胞中與細胞分泌物開成,蛋白質的濃縮和加工有關;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形成有關
中心體
位于動物細胞和一些低等植物細胞的細胞核附近
每個中心體由2個中心粒及周圍物質構成
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液泡
植物細胞
泡狀結構內含細胞液
細胞液含有機酸、無機鹽等,有一定濃度
保持一定滲透壓,與細胞滲透有關
2.小結。
①七種細胞器的存在、膜結構和主要功能:(見下表)
②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新陳代謝的重要場所,各種細胞器各有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各細胞器之間也是密切聯系的。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相互協調,完成活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
3.真核細胞有成形的明顯細胞核。
細胞核常見:圓形、卵形、也有瓣形(如人的白細胞)、分枝形(如蠶的絲腺細胞)。
一個細胞通常有一個核,也有2個核的(如肝細胞),人的骨胳肌細胞核多達百個。極少數細胞無核,如哺乳動物和人的成熟的紅細胞。
(1)細胞核的結構:
由表及里講述,明確以下幾點:
①核膜是雙層膜,有核孔。有核膜使細胞的核質分開;有核孔使細胞的核質之間能進行物質交換,如信使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核膜是選擇透過性膜,氨基酸、葡萄糖、離子和小分子等可通透核膜。
由于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種酶,可進行各種生化反應。
②核仁,核仁是細胞核中顯著的結構,它折光性較強。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呈現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呈圓形或橢圓形顆粒狀結構,沒有外膜,是勻質的球形小體。核仁富含蛋白質和RNA分子,核糖體中的RNA就來自核仁。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場所,所以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常有較大和較多的核仁。
③染色質:此名詞早在1882年提出,主要指細胞核內易被洋紅或蘇木精等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故叫染色質。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
此時可問學生: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是怎樣的?結論是同一種物質(DNA和蛋白質)在細胞的不同時期(分裂間期和分裂期)所呈現的不同形態(細絲網狀;高度螺旋后任狀;桿狀),因而叫不同的名稱(染色質;染色體)。
大量科學實驗表明:凡是無核的細胞,既不能生長也不能分裂,終將死亡。例如變形蟲切割實驗,人工去核后,新陳代謝減弱,不能存活多久。可見,細胞核在細胞生命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那么細胞核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
(2)細胞核主要功能:
從核膜、核仁、染色質分析。細胞核的主要結構是什么?是染色質。由于DNA是遺傳物質,所以說細胞核是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和細胞代謝的控制中心。可見細胞核是細胞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
4.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學習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一節后,學生應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說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教師引導學生從結構上的聯系性和功能上的協調性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確:
(1)結構上相互聯系,彼此不可替代。
細胞膜位于細胞質的最外面,作為與環境分割的界面,保證細胞內結構、成分的相對穩定。細胞膜、核膜、內質網膜和各種細胞器的膜,構成細胞的膜系統,使細胞內的各種物質得以聯系或轉化。
細胞質和細胞核的存在是缺一不可的。無核的細胞雖有,但壽命短促、需不斷更新,如哺乳動物和人的成熟紅細胞;只有細胞核而無細胞質的細胞是不存在的,至多是細胞質極少,如精子細胞,其壽命也很短。
(2)功能上協調一致密切配合形成整體。
如下表所示,細胞內能量轉移、利用的功能,即表明了各結構功能的協調、配合:綜上所說,細胞的各個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就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五、本課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理解知識。
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主要是在細胞內進行的,細胞就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結構基礎。研究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需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那些極細微結構*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加之細胞的結構名稱多,名詞概念多,細胞結構與功能又是多種多樣,因此學生學這部分知識比較陌生缺乏感性認識,較難理解、記憶。教師應創造條件、充分運用模型、掛圖、投影或自制教具等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這部分內容唯有在直觀條件下,從感性認識入手逐步地使學生理解和熟悉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功能。
2.應注意突出生理功能的教學。
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學習,教師講授和學生的學習,均應以功能帶動結構,使學生學會用適應的觀點,理解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理解兩者的合理性、協調性和統一性。此外,在細胞膜、細胞器和細胞核的各部分知識學習以后,應圍繞細胞是一個有機統一整體進行總結。由于學生初學這部分知識還不熟練,不能融會貫通,總結時需要教師具體指導,和學生一起進行。
3.注意重視學生能力培養。
這部分知識雖然識記的內容多,但也不可忽視學生能力培養。對于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各種細胞器,要求學生學會識圖,例如在細胞核附近的高爾基體和內質網怎么區別。對于重要的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等不僅要知道結構名稱而且能繪示意簡圖。此外,各細胞器的功能,時間一長,學生記憶易混淆。教學時,可教給學生一些識記方法,如采用列表對比、聯系記憶等方法。
例如,人體淀粉酶的合成分泌需要哪些細胞器參與?首先想到酶屬于蛋白質,蛋白質的合成車間是核糖體,蛋白質合成出來后需經高爾基體加工包裝(如教材所說高爾基體與動物細胞分泌物形成有關),由內質網的管道膜系統運輸。以上這些生理過程均離不開能量的推動,線粒體通過有氧呼吸為上述活動提供能量。通過聯想的辦法,將細胞器的功能聯系起來復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
小資料
一、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約為0.2微米,而細胞內更加細微結構如細胞膜、核糖體、微管等直徑均小于0.2微米。普通光學顯微鏡是觀察不到的。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照明 ,對細胞的超微結構的分辨本領可達0.1~0.2納米。用電子顯微鏡看到的細胞超微結構叫做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由細胞很微小,用電子顯微鏡觀看的細胞膜、細胞器則更加微小,在表示它們的大小。時測量單位通常用微米(μm)、納米(nm)、埃(A0)表示。
換算關系如下:
1米(m)=10(3)毫米(mm)
1毫米(mm)=10(3)微米(μm)
1微米(pm)=10(3)納米(nm)
1納米(nm)=10埃(A)
lm=10(3)mm=10(6)μm=10(9)nm=10(10)A
即1A=10(-1)nm=10(-4)μm=10(-7)mm=10(-10)m
二、原核細胞和原核生物:
原核細胞結構比較簡單,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質中沒有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中心體等結構復雜的細胞器,僅有核糖體、中間體(一種膜層結構,其功能類似于真核細胞的線粒體,上面分布有酶,原生質內有遺傳物質組成的核區,沒有核膜、核仁的分化,只有一個裸露的環狀DNA分子)。
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現存原核生物有:細菌、藍藻、放線菌和立克次氏體、衣原作、支原體等。
有益的細菌如根瘤菌(固氮作用)、大腸內的大腸桿菌(與人和哺乳動物共生)、乳酸菌(發酵)等;有害的致病細菌如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等。
藍藻如顫藻、色球藻、固氮藍藻、魚腥藻(與滿江紅共生具固氮能力)。
放線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多見于土壤中,大多腐生。在醫藥、農業上應用的抗生素如鏈霉素、金霉素、慶大霉素多是放線菌產生的。
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始種類,它們出現在距今31億~32億年的古老地層中,真核生物出現在距今15億年前地層中。一般認為,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經過漫長年代逐步進化而來。
建議使用:IE5.5及以上版本瀏覽器,屏幕分辨率800*600或以上,16位以上顏色
版權所有: 北京北大附中聯想遠程教育有限公司 京ICP證020039號
網站信箱: svc@pkuschool.com 客服電話:(010)62616089 62583674
膜結構教學視頻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膜結構安裝視頻講解、膜結構教學視頻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