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剪力墻水平分布筋作用)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17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以及剪力墻水平分布筋作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從結構施工上看只要看結構圖,就有鋼筋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的具體數量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了;從預算的角度,而鋼筋是一根一根地計算的,另外,我們還把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4,把鋼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5,這也可以非常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的含鋼量。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以及剪力墻水平分布筋作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怎樣計算剪力墻鋼筋的工程量
從結構施工上看只要看結構圖,就有鋼筋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的具體數量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了;從預算的角度,而鋼筋是一根一根地計算的,另外,我們還把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4,把鋼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5,這也可以非常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的含鋼量。
總之,精確的算,必須逐根計算后匯總。
鋼筋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算法1:hc-保護層+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注: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注: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面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墻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采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采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采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采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墻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墻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墻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墻身水平鋼筋(墻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墻長-保護層;內側鋼筋=墻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墻身水平筋照設)
墻身水平鋼筋(墻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墻長-保護層;內側鋼筋=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墻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墻凈長(墻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墻身垂直鋼筋
(1)墻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墻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墻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墻梁鋼筋與墻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注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墻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柱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后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算法1:hc-保護層+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注: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注: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板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面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墻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采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采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采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采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墻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墻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墻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墻身水平鋼筋(墻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墻長-保護層;內側鋼筋=墻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墻身水平筋照設)
墻身水平鋼筋(墻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墻長-保護層;內側鋼筋=墻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墻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墻凈長(墻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墻身垂直鋼筋
(1)墻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墻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墻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墻梁鋼筋與墻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注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墻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鋼筋平法剪力墻計算。
七、剪力墻端為端柱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水平筋長度
外側鋼筋連續通過,伸至墻對邊,長度=墻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錨入端柱內,長度=墻凈長+錨固
錨固取值:
當柱寬-保護層≥Lae時,錨固=Lae;
當柱寬-保護層Lae時,錨固=柱寬-保護層+15*d。
圖36
豎向筋根數
根數=墻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或2*50)/豎向筋間距+1
(圖36)
八、剪力墻開洞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水平筋長度
長度=水平筋伸到洞口邊-保護層+15d
03G101-1P16
水平筋根數
水平筋距離洞口邊50mm或二分之一個間距
豎向筋長度
長度=水平筋伸到洞口邊-保護層+15d
豎向筋根數
豎向筋距離洞口邊50mm或二分之一個間距
拉筋根數
(墻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所占面積-暗梁面積-連梁所占面積)/(橫向間距*縱向間距)
洞口加強構造
當矩形洞寬和洞高均不大于800mm時,洞口補強縱筋構造(圖111);當設計注寫補強縱筋時,按注寫值補強;當設計未注寫時,按每邊配置兩根直徑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割縱向鋼筋總面積的50%補強,補強鋼筋種類與被切割鋼筋相同。
03G101-1P16、17、53
注:括號內標注用于非抗震
圖37
-42
當矩形洞寬和洞高均大于800mm時,洞口補強縱筋構造
圓形洞口直徑不大于300mm時,補強縱筋構造
圓形洞口直徑大于300mm時,補強縱筋構造
注:剪力墻開洞除了洞口加強縱筋構造外,還有連梁斜向交叉暗撐構造和連梁斜向交叉鋼筋構造兩種情況,連梁斜向交叉暗撐的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的縱筋錨固長度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撐的箍筋加密要求適用于抗震設計(03G101-1P52)。
(圖37) (圖38)
(圖39) (圖40)
(圖41) (圖42)
九、連梁鋼筋計算
剪力墻墻梁分為:連梁、暗梁和邊框梁。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中間層連梁鋼筋
縱向鋼筋長度=洞口寬度+2*max{錨固,600}
03G101-1P16、51
錨固取值:
當柱寬(或墻寬)-保護層≥Lae時,錨固=Lae;
當柱寬(或墻寬)-保護層Lae時,錨固=柱寬-保護層+15*d;
注:當連梁端部支座為小墻肢時,連梁縱向鋼筋錨固與框架梁縱筋錨固相同。
圖43
圖44
圖45
箍筋根數=(洞口寬度-100)/間距+1
頂層連梁鋼筋
箍筋根數=(洞口寬度-100)/間距+1+(左錨固-100)/150+1+(右錨固-100)/間距+1
雙洞口連梁鋼筋
圖45
(圖43) (圖44)
(圖45) (圖46)
十、暗梁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暗梁鋼筋計算
當暗梁與端柱相連接時:
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從柱邊開始算)+左錨固+右錨固
錨固取值:
當柱寬(或墻寬)-保護層≥Lae時,錨固=Lae;
當柱寬(或墻寬)-保護層Lae時,錨固=柱寬-保護層+15*d;
圖47
當暗梁與暗柱相連接時:
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從柱邊開始算)+2*Lae(或La)
箍筋根數=暗梁凈長/箍筋間距+1
(圖47)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墻梁側面縱筋和拉筋
當設計未注寫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墻水平分布筋;
03G101-1P51
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當跨高比≤2.5時,側面構造縱筋的面積配筋率應≥0.3%。
圖46
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豎向沿側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墻梁對墻身鋼筋的影響
豎向筋長度:剪力墻的豎向鋼筋連續穿越邊框梁和暗梁,因此暗梁和連梁不影響剪力墻的豎向鋼筋計算。
水平筋根數:剪力墻水平鋼筋連續穿過暗梁和連梁
拉筋根數=(墻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所占面積-暗梁面積-連梁所占面積)/(橫向間距*縱向間距)
拉筋構造見03G101-1P35
十一、剪力墻變截面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豎向筋計算
墻身變截面下層豎向鋼筋長度:層高-下層鋼筋露出長度-板厚+錨固Lae(La)
豎向鋼筋構造如圖03G101-1P48
圖48
墻身變截面插筋長度:1.5LaE+本層露出長度+與上層鋼筋進行搭接(如采用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豎向筋根數:墻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剪力墻水平鋼筋
剪力墻水平鋼筋:
一、作用:
1、剪力墻的水平分布鋼筋主要承受水平剪力作用,抗剪,防止橫向錯開破壞。
2、連接。把所有鋼筋連成網片形式,加強整體性。
3、那就是防止墻豎向開裂。
二、剪力墻又稱抗風墻、抗震墻或結構墻。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墻體,防止結構剪切(受剪)破壞。剪力墻的受力情況如下:
1、豎向壓力由混凝土和墻身豎向分布筋承擔。
2、平面內彎矩引起的豎向拉力由邊緣構件縱筋主要承擔,墻身豎向分布筋輔助承擔。
3、平面內水平剪力由混凝土和墻身水平分布筋承擔,這種情況下水平分布筋受拉。
如何計算剪力墻中的分布鋼筋配筋率?
計算剪力墻中的分布鋼筋配筋率:
剪力墻(shear wall)又稱抗風墻、抗震墻或結構墻。房屋或構筑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墻體,防止結構剪切(受剪)破壞。
它分平面剪力墻和筒體剪力墻。平面剪力墻用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現澆剪力墻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筑,整體性好。筒體剪力墻用于高層建筑、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 ,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墻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墻高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墻根據受力特點可以分為承重墻和剪力墻,前者以承受豎向荷載為主,如砌體墻;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載為主。在抗震設防區,水平荷載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產生,因此剪力墻有時也稱為抗震墻。
什么叫做墻的水平分布筋
墻的水平分布筋是指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剪力墻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當這種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鋼筋水平分布時,被叫做墻的水平分布筋。
擴展資料
一、分布筋平面布置:剪力墻結構中全部豎向荷載和水平力都由鋼筋混凝土墻承受,所以剪力墻應沿平面主要軸線方向布置。
1、矩形、L形、T形平面時,剪力墻沿兩個正交的主軸方向布置;
2、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個方向布置;
3、正多邊形、圓形和弧形平面,則可沿徑向及環向布置。
4、單片剪力墻的長度不宜過大:長度很大的剪力墻,剛度很大將使結構的周期過短,地震力太大不經濟;
剪力墻以處于受彎工作狀態時,才能有足夠的延性,故剪力墻應當是高細的,如果剪力墻太長時,將形成低寬剪力墻,就會易受剪破壞,剪力墻呈脆性,不利于抗震。故同一軸線上的連續剪力墻過長時,應用樓板或小連梁分成若干個墻段,每個墻段的高寬比應不小于2。
每個墻段可以是單片墻,小開口墻或聯肢墻。每個墻肢的寬度不宜大于8m,以保證墻肢是由受彎承載力控制,和充分發揮豎向分布筋的作用。內力計算時,墻段之間的樓板或弱連梁不考慮其作用,每個墻段作為一片獨立剪力墻計算。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剪力墻
關于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計算和剪力墻水平分布筋作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