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房設計效果圖(企業視頻監控機房應該如何設計)
企業級的視頻監控機房設計,要稍微簡單一些,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書歸正傳,我們繼續說企業級的監控機房設計。機房還應設置通道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燈,主機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應低于5 lx,其它區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應低于1 lx。監控機房長期有人,所以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值得注意的是, 機房內,建筑滅火器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的有關規定。滅火劑不應對電子信息設備造成污漬損害。
企業視頻監控機房應該如何設計
這個問題我略懂一些,試著回答一下。機房設計是很復雜很考驗專業性的一件事,因為大數據時代,云是一片一片的,所以IDC數據中心的建設也是非常火爆,尤其是在大型數據中心,模塊化機房、超融合、虛擬技術、大二層網絡等等,技術變革非常迅速,對于機房的建設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企業級的視頻監控機房設計,要稍微簡單一些,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我見過的最搞笑的一件事是,某企業機房按照模塊化機房設計,結果分包單位腦子短路,直接做成了普通機房,惹出了非常大的糾紛,其損失也以數十萬計。不過這家分包單位也將其無賴作風發揮到底,居然組織人到總包單位堵門要錢。最后總包單位因為是高科技企業嘛,從上到下沒人敢出頭,最終掏錢認栽。不由得感嘆一下,弱電行業里面,企業玩高科技固然好,不過還是需要點粗人的,能干點接地氣的事,別慫到家了。書歸正傳,我們繼續說企業級的監控機房設計。其設計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方面:1、機房的定位2、機房的選址3、機房的設備布局規劃4、機房裝修設計5、機房的電氣系統設計6、機房的消防設計7、機房監控設計一、機房的定位機房設計是要遵循設計規范的,對于企業級的監控機房來說,最主要的設計規范包括:GB 50174-2017《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464-2008《視頻顯示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目前這個標準我還沒有下載到)按照設計規范,企業級的監控機房應定義為C級機房,C級機房的建設標準,要比A級和B級機房低很多很多。二、機房的選址設置在建筑物內局部區域的機房,應對安全、設備運輸、管線敷設、雷電感應、結構荷載、水患及空調系統室外設備的安裝位置等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經濟比較。主要考慮因素包括如下幾點:1 電力供給應充足可靠,通信應快速暢通,交通應便捷;2 采用水蒸發冷卻制冷的數據中心,水源應充足。3 自然環境應清潔,環境溫度應有利于節約能源;4 應遠離產生粉塵、油煙、有害氣體以及生產或貯存具有腐蝕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5 應遠離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隱患區域;6 應遠離強振源和強噪聲源;7 應避開強電磁場干擾;三、機房的設備布局規劃作為一個企業級的監控機房,主要的設備包括:配電箱(柜)、空調、設備機柜(包含存儲設備、交換機、服務器等)、操作臺、電視墻等。設計時要合理利用空間,充分考慮設備散熱、設備高度、地板承重、電視墻的最佳視距、值班人員的舒適性等。在設計時主要考慮如下幾點:1、監控機房是否和數據中心機房合用?如果是小規模的企業,設備不多的話,合并在一起也可以;稍微有些規模的,最好是兩者獨立,最少也要做隔斷,劃分為兩個房間。2、監控機房是否和消防控制室合用?經常會有設計這么多,但是我并不建議,因為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規定,消防控制室嚴禁通過與消防無關的電氣線路和管路。如果這么做,消防驗收很有可能通不過。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給消防控制設備隔斷一個單獨的房間(還有單獨開一扇門),消防和安防的管線分開。3、主機房凈高應根據機柜高度、管線安裝及通風要求確定。新建機房時,主機房凈高不宜小于3.0m。變形縫不宜穿過主機房。主機房和輔助區不應布置在用水區域的直接下方,不應與振動和電磁干擾源為鄰。四、機房的裝修設計主機房室內裝修,應選用氣密性好、不起塵、易清潔、符合環保要求、在溫度和濕度變化作用下變形小、具有表面靜電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強吸濕性材料及未經表面改性處理的高分子絕緣材料作為面層。主機房內墻壁和頂棚的裝修應滿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應*整、光滑、不起塵、避免眩光,并應減少凹凸面。主機房地面設計應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當鋪設防靜電活動地板時,活動地板的高度應根據電纜布線和空調送風要求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活動地板下的空間只作為電纜布線使用時,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活動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裝飾,可采用水泥砂漿抹灰。地面材料應*整、耐磨;2 、活動地板下的空間既作為電纜布線,又作為空調靜壓箱時,地板高度不宜小于500mm。活動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裝飾應采用不起塵、不易積灰、易于清潔的材料。樓板或地面應采取保溫、防潮措施,一層地面墊層宜配筋,圍護結構宜采取防結露措施。裝修范圍包括墻柱面、吊頂、地板、隔斷、防水、保溫、門窗等。五、機房的電氣系統設計電氣系統為機房場地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是機房內機電系統的能量來源,幾乎所有系統的運作都依賴于電氣系統,它的安全性、可用性是機房內各系統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主要設計內容包括:配電系統、UPS、機房空調/新風、機房照明、插座、防雷接地等。1、機房內設備的耗電量是很大的,所以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單獨設置一面機房配電箱,有條件的話機房配電箱要做雙進線,兩路進線從兩臺變壓器引來,一主一備,通過ATS進行自動切換,確保機房供電的穩定性。2、配電箱的出線,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給空調、市電照明、插座等供電。另一部分,則進入UPS。UPS為服務器和交換機等重要設施提供不間斷后備電源,確保在斷電后還能工作一段時間(依據客戶需求和設計規范)。3、機房的空調,其實很多企業級機房出于成本考慮,只設置幾臺大功率的柜機,也是可以的。要求高一些的,就可以考慮精密空調,設計冷熱通道了。主機房空調系統的氣流組織形式,應根據電子信息設備本身的冷卻、設備布置、設備散熱量、室內風速、防塵和建筑條件綜合確定。4、機房的照明,主機房和輔助區一般照明的照度標準值應按照300lx~500 lx設計,一般顯色指數不宜小于80 。支持區和行政管理區的照度標準值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有關規定執行。照明燈具不宜布置在設備的正上方,工作區域內一般照明的照明均勻度不應小于0.7,非工作區域內的一般照明照度值不宜低于工作區域內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3。機房還應設置通道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燈,主機房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應低于5 lx,其它區域通道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應低于1 lx。5、防雷接地數據中心內所有設備的金屬外殼、各類金屬管道、金屬線槽、建筑物金屬結構等必須進行等電位聯結并接地。機房應設置等電位聯結網格,網格四周應設置等電位聯結帶,并應通過等電位聯結導體將等電位聯結帶就近與接地匯流排、各類金屬管道、金屬線槽、建筑物金屬結構等進行連接。每臺電子信息設備(機柜)應采用兩根不同長度的等電位聯結導體就近與等電位聯結網格連接。六、機房的消防設計B級和C級數據中心的主機房宜設置氣體滅火系統,也可設置細水霧滅火系統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監控機房長期有人,所以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機房內,因為有24小時空調的存在,所以氣流是高速流動的,所以煙霧會被氣流稀釋,致使一般感煙探測器的靈敏度降低;此外,煙霧可導致電子信息設備損壞,如能及早發現火災,可減少設備損失,因此主機房宜采用靈敏度嚴于0.01%obs/m的吸氣式煙霧探測火災報警系統作為感煙探測器。值得注意的是, 機房內,建筑滅火器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的有關規定。滅火劑不應對電子信息設備造成污漬損害。七、機房監控設計機房監控也是分為兩大塊:一塊是設備與環境監控,另一塊是安防監控。設備與環境監控:監測和控制主機房和輔助區的溫度、露點溫度或相對濕度等環境參數,當環境參數超出設定值時,應報警并記錄。核心設備區及高密設備區宜設置機柜微環境監控系統。機房內有可能發生水患的部位應設置漏水檢測和報警裝置;強制排水設備的運行狀態應納入監控系統。安防監控:安全防范系統宜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和出入口控制系統組成,各系統之間應具備聯動控制功能。緊急情況時,出入口控制系統應能接受相關系統的聯動控制信號,自動打開疏散通道上的門禁系統。 安全防范系統宜采用數字式系統,支持遠程監視功能。用心回答,原創不易,如果對您有幫助,還請不吝點贊和轉發,也可以私信我深入討論。
機房的發展歷程是怎么樣的
機房發展與電子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客觀需要息息相關,與國家的信息產業政策息息相關,與國家改革開放后經濟的迅速發展息息相關。劃分機房的發展階段有很多方法,以十年為一代的時間順序作為階段劃分,雖不是十分科學,但最容易被普及和接受。早期機房(1960~1980) 這個階段,計算機技術經歷了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進程。 由于當時我國的國情,計算機主要還是國產為主,用于國防,科研和一些特殊的領域。 這一階段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59 年9月,我國第一臺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04機研制成功;1965 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臺晶體管大型計算機109乙機研制成功;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計算機研制成功,共生產了1000臺;1978年初,以Intel 8080為CPU,配有工業過程控制I/O部件的DJS-054微型控制機研制成功。 這個時期的計算機機房中,設備對運行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這時還沒有專門的機房場地國標,主要由計算機的研制人員設計機房條件,每種機器都有專門的機房場地組。中期機房(1980~1990) 這個階段的計算機技術經過多年的積累,終于駛上了用硅鋪就的信息高速公路。微機、超微機、小型機、中型機、大型機、超大型機一應俱全。同時,我國也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通過對外交流、對內引進,計算機脫去了神秘的外紗,開始進入各個應用領域。 這一階段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80年10月,MS-DOS/PC-DOS開發工作開始;1982年,Compaq公司發布了IBM-PC兼容機;1983年12月,我國第一臺PC機——長城100 DJS-0520微機通過鑒定;1988年,我國研制成功第一套國產以太局域網系統;1989年World Wide Web創立。 中國的金融系統這個時期也引進了IBM、寶來、日立、布爾等公司的多種設備,用于滿足金融信息化的需要。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了我國第一部關于機房的國家標準《計算機站場地技術要求》GB 2887-1982。機房專用標準的頒布,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機房建設開始有了統一的規范和要求,機房的建設從手工作坊式的一種機器一個做法,逐步走向了由專業機房工程公司建設,進行工業化、標準化的建設。這個時期還頒布了第一部關于機房的安全標準《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GB 9361-1988。近期機房(1990~2000) 這個階段,計算機通信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計算機已開始作為一個網絡中的節點在運行。從開始的X.25連接到后期的幀中繼以及ATM網絡、從撥號到衛星再到光纖專線,計算機和通信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體。這時也有第一部機房國家設計標準《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我國在這個時期也開始了經濟的騰飛,與世界先進國家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這一階段較有代表性的事件為:1990年5月22日, 微軟發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1991年,上海長途電信局首次開通****業務;1992年4月,Windows 3.1發布;1993年, 互聯網開始商業化運行;1994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安全保護條例》;1995年8月23日,Windows 95 發布;1996年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干網建成并正式開通;1998年8月26日,原信息產業部召開會議,對各行業解決2000年問題進行了統一部署;1999年1月,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聯合40多家部委(辦、局)共同發動的“政府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我們金融系統在這時建立了自己的金融衛星通信網,連接了2000多個小站,為我國的金融現代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代機房(2000至今) 時光進入21世紀,計算機技術遵從“摩爾定律”,保持著飛速的發展,人們已不太關注計算機本身的性能,而更關注它在業務中的應用,數據中心這一概念也被引入。數據中心原是全球協作的特定設備網絡,用來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加速信息的傳遞。現在已泛指通過實現統一的數據定義與命名規范、集中的數據環境,目標是達成數據的共享與利用。同時,注重節能指標已是世界性的電子產品發展趨勢,計算機的效能(Productivity)是在相當長時期內影響服務器技術走向的核心要素。降低或保持能耗的前提下提高處理能力已是技術發展的方向。 這一階段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2001年,中國IT產業產值達到1.35萬億元;2002年11月8日,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為我國制定了一條新型的工業化發展思路。 這個時期的計算機機房技術,受智能建筑的影響,引入了很多新技術。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為*臺,兼備建筑自動化設備BA、辦公自動化OA及通信網絡系統CA,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 這個時期,計算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密不可分的部份,應用持續向兩端發展。高端類,如大銀行、商業化的計算機災難備份中心、IDC等,要求的規格都很高,功能區域劃分得也很細致。向鄉鎮、村校發展低端類應用,規格又都極其的低,甚至連基本電力保障都很差。多樣化的應用需要多樣化的機房技術作為保障,多樣化的使用條件需要適合的技術標準作為指導,以保障系統穩定工作,延長設備使用周期。 前面已經講過,以十年為一代的時間順序作為階段劃分,不是十分科學,只是順應了人們的日常習慣。從機房技術的發展歷程看,實際上是經歷了前期的沒有機房標準、手工作坊式的定制生產到中期的有了統一的機房標準、開始了規模化的工業生產再到現代的智能建筑技術大量移植引入傳統機房這樣三個階段。在各階段的劃分中,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實際起到了分水嶺的作用。機房的標準 現在,當要建造一個機房時,涉及的國家標準很多,例如GB 2887《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 50174《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 9361《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GB 50054《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19《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等。國外的還有《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ANSI/TIA-942-2005 、ANSI EIA/TIA 568A、569、607布線標準等。國家標準之外還有行業標準,以銀行業為例有《銀行集中式數據中心規范》、《中國人民銀行計算機機房規范化工作指引》等。 在這許多標準中,最主要的有四部:GB 2887《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 9361《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GB 50174《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和行業標準SJ/T30003《電子計算機機房施工及驗收規范》。這四部標準目前都在修訂,名字分別暫定為《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電子信息系統機房驗收規范》。在此我談談個人的關于標準的編制目的與適用條件。 以《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為例,該規范是一個產品規范,主要規范計算機設備在正常運行時,需要什么樣的一種運行環境問題。需要注意的是,該標準解決的是按這樣的標準計算機就可以安全、穩定、經濟的運行,計算機運行維護人員也有一個較舒適的工作環境的問題,不能全部解決機房建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計算機設備的生產設計必須符合這樣的標準。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是一個工程規范,主要規范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電子信息系統機房的工程中的技術要求與工藝設計問題。同樣需要注意的是,該標準解決的是按這樣的標準,就一定可以建成一個符合計算機使用標準、經濟適用的機房。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安全性要求外(主要是防火、防雷等),其他的問題同樣不能全部解決。 標準按使用的時序可分為設計規范和通用規范。設計規范主要用于機房建造前,所要求的技術指標要考慮按安裝設備后的實際效果,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機房建造完成交工時,里面是沒有應用設備的,因此技術指標的設計要有預估和余量。通用規范主要用于機房建造及使用的全過程,所要求的技術指標不但要考慮建設交工時,還要滿足使用過程,其中技術指標的設計更實際。二者的技術指標并不完全一致,使用的人群也有不同。設計規范的主要使用人群是設計院設計人員、機房專業公司設計人員、用戶基建機房承建人員等;通用規范主要的使用人群是機房管理人員、機房使用人員、信息設備生產廠家運維人員等。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